移民美国前应该了解的美国细节

美国与我们有着诸多的不同,希望通过细节的描述,让大家了解美国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我们在国内电视新闻、互联网媒体各种途径的资讯告诉了我们一个想象中的美国,“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真正想了解美国还是需要我们眼见为实去看看。

不同国家与社会的形成,与其诞生和历史相关,而所有的一切,以一种无形的“国家基因”方式进去国民体内,而构成不同的国民意识、国民心理、国民习俗、国民文化。而国家设立的规则和制度也在改变着国民性,这种国民性又潜移默化的不断进化着每一位国民的“国家基因”。

 

美国物价“物贱人贵”

 

美国是一个经济和物价非常稳定的国家,低通货膨胀率让货币保持着强劲的购买力,让我们看看物美价廉的美国商品。

 

星巴克咖啡国内35元人民币,美国2美元一杯。

汽油4.9-6.4元人民币一升,各州油价不同。

汽车价格相差2.5-3.5倍,国内汽车更贵,而二手车相差更多。

服装一般知名品牌国内的价格要比美国贵一倍,奢饰品价差就更大了。

电子产品虽然大多数Made in China,但是在美国买到由中国运过去的商品还是可以便宜1/4的价格。

房子差距最大,一位华人于近年在美国购买的Big House在300万人民币左右,这也是美国绝大多数中产的选择,至于什么样呢,简单描述一下,三层550平,额外还有一亩地小院子,两个车库,外加地下室,和一个游泳池,在国内绝对的豪宅,而几年来房子的波动并不大。这个价格在国内一线城市也就只能买一个40平米公摊25%的公寓。

这是单从物价看,美国物价便宜稳定,收入还高,所以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就强;数据统计,中国游客2017年境外消费达2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美国所有东西都比国内便宜吗?当然不全是,贵在哪里?贵在知识产权和人工。

 

音像制品、出版物都贵,但是没有盗版;美国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且稿费比较高,所以相关的产品贵;同时这样的回报也能激发创造力,让文化产品的作者有尊严的生活。

 

体育赛事门票和人工贵,60-350美元的门票价格;在美国做保姆年薪5-15万美金,一般家庭也请不起;美国虽然吃的不贵尤其是快餐,但是你要是在饭店吃堂食,有人为你服务,除了本身菜品价格会贵一些,还需要支付15%左右的费用。

 

美国人都是“败家子”

 

在美国路灯和空调都是常年开着的;超市里环保袋到处都是免费用,一次性纸质餐具非常多;汽车钢板又厚空间排量和油耗都大,3.0一下排量的车很少,据说美国车的设计理念就是享受而不是节约;每个家庭都有两台以上的车,3亿美国人拥有2.5亿车;记得中学地理课老师讲过,美国的本土能源是储备资源,能源都从国外进口,美国只有全世界5%的人口都使用着全世界50%的能源,这个世界再也养不起多一个美国,看来是真土豪啊!

美国的“学区房”

北京天价学区房,每平米46万。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买不起学校旁“五道口”地区,被誉为“宇宙最中心”的学区房,那学区房意义而在呢?其实呢,美国也有学区房。

两国都是学区制。在美国小学之前都是要缴费的,从小学至高中,既有公立学校又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均为免费。

美国的学区房,所谓租售同权,只有有租房合同,孩子就可以入学,没有居住时间、国籍户籍的限制,甚至都不在乎你是不是合法移民,只要孩子到年龄了就能进公立学校享受免费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的顶尖名校都是私立学校,也就是说有钱不一定靠买房子才能享受优质教育, 房子和接受优质教育关系并不大,可以把钱直接花在孩子上私立学校

 

//
美国人40%的人是“无房产阶级”
//

美国长租市场稳定,公寓的性质就是长租公寓,形成了产业,房子的属性甚至不会因为产权的变化而改变。房客与房东都是稳定和长久租赁关系。而这种有房可长租,让人们可以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权利,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多种形态的存在,让每个个体有生活的尊严和选择的权利,起码应该可以提供一辈子租的房子,而不再是让人们总搬来搬去。

中国人也不是真的爱买房子,其实更多的也是种无从选择。在美国,就美国家庭搬家租房而言,也是因为家庭关注孩子的教育,在未成年阶段,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跟中国家长相比付出的并不少,只是在孩子长大独立后,美国父母不用像中国家长还要为子女忙活一辈子。如果买房和租房享受的教育资源一样,房子跟教育不是如此繁杂紧密的必然联系,买房子为子女教育的中国家庭必定也会减少很多教育投入上的刚需和阻力。

 

在美国就个人而言,美国没有户籍制,所以户籍跟享受当地各种社会保障,比如养老、失业、医疗、工作机会等无关。所以无论你在哪个州,租房还是买房,都没有关系。只要在当地缴税,就可以享受当地社会保障和福利。而国内举全国税收服务首都,首都居民享受全国贡献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在国内只能拼命买房子不可,因为不买房子,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上学问题,即使买了房子你也是外地户口,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也是暂住人群,此外社会保障异地接续还不那么方便。

 

 

美国之所以租房普遍,是因为孩子的教育和社会保障因素相关。每个人和家庭都不是只面临一个问题,所以做出的行动和决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美国能长期租房必定有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条件支撑。反观之,租房和买房的附加值差距甚大,就要天天想着买了房可以解决更多问题,就着急着赚钱买房,或三代人为孙辈买房花光全部积蓄,这样租房者的社会压力、心理压力和社会文化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其他小常识
1美国生活之用电

美国的电压是110V,中国电压是220V。因此,额定电压220V的电器在美国一般无法使用,电加热设备可能可用,但属于严重欠压工作,会缩短设备寿命。上述设备不必携带。使用110V-240V自适应电源的电器可以带到美国。注意:美国的三相插头的布局就是多数台式电脑机箱电源的那种,也就是一个圆柱插脚加上两个平行扁插脚,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常用三相插头。

 

2美国生活之付款方式

 

信用卡在美国使用非常普遍,但身上还是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因为有些店家为了逃税,在一定消费数额之下只接受现金付款。为了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建议尽早办理美国的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3美国生活之电话

 

如果不需要用电话线上网,那么可以直接买手机。使用手机可以比较方便地拨打-IP电话卡。手机在美国是跟随服务计划免费送的。如果觉得免费手机不好,可以自己出钱买一个。这方面个人作个人的决定咯。手机开销大约50美元/月。需要注意的是,超出免费分钟部分的电话费很贵,40美分/分钟,千万注意别打“爆”了哦!

 

4美国生活之上网

 

美国的上网方式基本上有:拨号、DSL、有线电视电缆、无线、卫星。目前,DSL和有线电视电缆用得比较多。一般的价格:DSL20美元/月,有线电视电缆50美元/月。不少学校有校园范围内的无线网络,在校学生申请帐户后就可以免费使用;也有的提供拨号上网账户给在校学生免费使用。具体情况到校后稍作打听就可知道。

 

‍5美国生活之住房

 

读本科的朋友大约需要在昂贵的学校宿舍里面呆上一段时间。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的就不需要遭这个罪了,可以直接住到校外。找房子的方法:在学校的BBS上发帖子,到相关的网站看,开车到学校附近转,看到房东的电话就打电话问价钱、预约看房时间。谈租约的时候,问清楚:租期长度、房租包括水暖费用否、停车是否方便是否需要额外付费、押金退还方式、可否自行转租或分租。

 

6美国生活之吃饭

 

多数中国学生还是自己做饭吃,一来吃得比较习惯,二来费用比较省。为了节省做饭时间,建议每次做的量是两到三顿饭的量。注意:美国人杀猪不放血,所以,烧肉的时候,要把肉先用水泡一段时间,然后煮一下,倒掉那些水,再用温水把肉洗干净。之后再进行常规的烹调。

 

7美国生活之开车

 

在美国拿驾照不是困难的,基本上参加笔试和路考,通过就可以。可能有的地方要求强制上驾校,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不算练开车的时间,顺利的话前后两到三个月就能拿到驾照。驾照好拿,但是买车可费工夫,这里面的学问很深,本文就不展开了,只说一条:不要买美国、韩国的二手车。

8美国生活之教会

 

在美国,多少会和教会、教徒打交道。专家建议,即便你本人不信奉基督教,对待信奉基督教的人士应该有包容心,如果实在不能接受他们,在拒绝和他们交往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9美国生活之洗衣服

 

美国人没有洗完衣服挂在太阳下面晒的习惯,都是洗完以后用烘干机烘干。因此,衣服缩水比较厉害。所以,在这里买衣服的时候注意买稍大一点儿的。大部分的公寓都没有每个房间独用的洗衣机,都是辟出一个洗衣房放几台投币洗衣机、烘干机让住户用。如果觉得这种公用的洗衣机不卫生,那么要问问房东能不能在自己屋里面装洗衣机。建议不要未经房东同意就装。

 

10美国生活之买菜

 

除非去的地方真的非常偏僻,否则总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村镇找到东方店。东方店多为越南人、中国人、韩国人开设。在东方店里面可以找到中国人烹饪所需的调味品、原料等。在大一点的美国人开设的超市,现在也开始有亚洲食品上架。所以,买菜不会很困难。当然,要想什么都能买到是不现实的。

 

发表评论

add_action( 'wp_footer', function () {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