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绿卡回国做了20年环保,她说西方的水晶鞋量不了中国的大赤脚

 

2000年,廖晓义站在挪威苏菲奖的领奖台上,突然发现除了一张脸以外,并无法说明自己是个中国人。40年前,大学时期的她曾疯狂迷恋西方哲学,可伴随现代化而来的环境灾难也让她反思——西方的水晶鞋,真的适合中国这双大赤脚吗? 

1995年,41岁的廖晓义放弃了美国绿卡回国,次年创办了北京地球村,致力于环保事业;

46岁时,她成为素有“环保诺贝尔”之称的苏菲奖唯一的中国得主;

47岁时,她又获得了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奖”;

52岁时,她当选中国年度绿色人物,并被聘为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2008年,54岁的她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发起“乐和家园”的乡村建设活动;同年9月,她获得克林顿基金会“全球公民奖”。

 

投身公益、学习国学、扎根乡村——一路走来,廖晓义如何回归传统的东方智慧,在中国的现代文明中建造一个“乌托邦”?请戳视频↓↓↓

 

 

除了这张脸,我没法说我是中国人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对于生活的理解。

 

我想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对幸福的理解和选择,幸福的方式不一样而已。那对我来讲,我放弃了美国绿卡,选择了回国创业;放弃了体制待遇,选择了民间公益;放弃了学院生涯,选择了草根生存;放弃了城市生活,选择了乡村建设。那么选择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请看大屏幕。

 

谢谢,我觉得我自己挺幸福的,因为我找到了短暂的人生最重要的三宝,三个宝贝:公益、国学、乡村。公益是国学的本质,国学的基础在乡村。一个人能够选择一种以国学为灵魂,以公益为职业,以乡村为根基的人生,多么幸福!但是明白这个道理花了我——它需要过程——花了我整整40年。

 

 

那么40年是5个八年。那么第1个八年,那会儿是40年前我走进四川大学哲学系,三年毕业以后当了老师,其实也在找寻人生的道路,就比较迷恋西方的哲学。

 

 

第2个八年呢,是研究生读了三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搞研究工作,又是五年。那么这个期间就是这里来研究这个西方的现代化。

 

 

我的第3个八年仍然是跟着西方走,学习他们的环保经验,我想他们能把这个世界折腾坏了,也有办法把它解决,所以呢,就跟着西方学环保,然后做出国访问学者的时候,学的是国际环境政治。

 

回来呢,建立了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当然也和伙伴们一起推动了一些公共政策和一些公民行动,像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减速行动等等,当然包括后来的PM2.5了。

 

那么这个事情之后呢,我也有些困惑,我觉得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推动一些环保,另一方面,不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个地球能长久吗?那这种困扰,到了我去挪威领取一个叫苏菲奖的时候,是一个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基金会,让我要讲中国哲学,讲儒道释释义或者讲阴阳,我还觉得我除了这张脸,我没有办法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所以那个时候,也就促使了我补国学,回来以后,花了八年的时间读了一些书,然后我就发现,我的困惑恰恰在我们的这个传统文化的国学里可以找到答案,因为国学其实就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生活。

 

 

重新发现东方智慧

 

也是在这八年间,我到了一些乡村,那么看到了这些乡村还保存着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东西,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他们的信仰体系,他们的知识体系,甚至于他们的管理体系,而且他们怎么样子处理这种自然养生、生态智慧,还有就是乡土文脉这样一些东西,还在一些乡村留着,尤其是在贵州的一些边远山区。

 

我慢慢地看到了,其实这些所有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一个“和”字,一个“乐”字,讲的是个群相和,身心相和,物我相和,心智相和,还有意力相和的智慧和道理。

 

 

这八年过后,就是到了2008年的时候,当我再一次去西方世界领奖,我穿着旗袍上场。在2000年的时候,我是一身西裙,那么现在,其实有时候服装它不是刻意的,它就是一种你的一种本然的身体的选择,可以这么讲。

 

那么克林顿基金会有一个全球公民奖,一共4个人,巴菲特的儿子、可口可乐的总裁、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还有就是我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从大坪山上下来的普通中国公民。

 

我那会儿就在感言上就表达了一个我认为是传承来的解决现代化这样一种生态危机、经济危机、生命危机、社会危机的这样一种思路,就是要减少对于物质能源无限的消耗,而去发现作为快乐来源的心能和作为健康来源的体能的意义,这样三能的平衡才能够实现地球的平衡。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不再尴尬去,觉得我只有一张脸,除了这张脸,不知道中国文化,那么经过八年,我自己感觉到生命得到了滋润,而且觉得可以把感受给世界来分享。

 

 

领完奖10天以后,我回到了这个大坪山,当时汶川地震以后的灾后重建,作为这个来实现我们一个让国学成为生活的这样一个生态的乡村的这样一个理想的契机,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我觉得与其说我去帮人家的忙,不如说我从乡村中真正学到很多东西。

 

在那个过程中间,我其实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这间房子就是在地震中间唯一没有倒塌的房子,其它所有的现代建筑大部分都被夷为平地,只有这样一个老房子还在里头。你看,几千年,一代又一代,我没有化肥、农药,种出了庄稼,养活了这样一个民族,我们没有高校,小学堂,但是那样一些私塾、太学的系统培育出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家。

 

它还有一个和城市的一种互动的连接,乡村的人出去,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官,老了以后怎么办呢?归田,还乡,乡村建设所以它的这样一种互相的联动,它形成一个实际上是城乡共生的一种可持续的这样一种模式,才支撑了我们这个民族这么多年。

 

 

西方的水晶鞋与中国的大赤脚

 

我们不要轻易否定我们的历史,我们重要的就是不要用西方的水晶鞋来量我们的这双中国文化大赤脚。我们这样一个大赤脚是需要穿中国的老布鞋的,但是很可叹的是,这双大脚就被那个水晶鞋,就被西方文明的很多名词,支离破碎切的。

 

在当地和政府,还有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先成立了叫做生态协会,把大家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后大家来选择了一个生态建筑,而不是过去水泥墙的建筑,这些建筑它都是没有一个钉子,说实在的,我好崇拜他们。

 

在乡下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农民为什么不能得到崇拜?不能得到尊敬?你城里人盖得出房子吗?你种得出地吗?为什么这样一些养育生命的价值反而得到那样的低估,那些远离生命、甚至于残害生命的活动能够挣大钱?这样一种市场,很多的不公正和被扭曲的东西,难道要我们就这样去全然接受它吗?

 

那么如果这样的接受的后来是我们的环境的恶化,是我们的身心的疲惫,是我们的精神和身体的崩溃,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以呢,其实在大坪山,其实是我真正地住在乡村学到了很多的功课,关于乡村,关于中国的历史,关于国学。

 

长期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乡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实际上应该说是从潜意识让我们每个城市人,不光城市人,我们每一个还是个人的人有不安的,谁没有柔嫩的童年,谁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多暖?想妈妈的日子有多苦?那么这个现代化的一个重大的代价就是撕裂了这样的家庭。

 

很多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么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有多少呢?这样的留守儿童有6100万,6100万!当一个孩子被这种孤僻、抱怨、冷漠甚至仇恨伴随着长大,他会怎样?所以,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怎么来解决?就是无助了吗?就是在悲哀了吗?

 

也不是,我们只要有行动,还是可以找到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那么我们的社工们,光是重庆巫溪、酉阳、黔江就有30多个社工他们通过陪伴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各个方面的看护、陪伴,同时呢,能够激活乡村,还有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间得到成长。

 

 

建设中国乡村的“乌托邦”?

 

我们讲这样一个乡村建设的这样一个模式,我们是不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呢?不仅是政府,而且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公众来参与呢?我们一起共同地来种两棵树。

 

 

首先这棵树它的种子是乐和理念,这个乐和理念它应该是从我们传统文化中间提炼出来,是自立、互助、公益、差异、互补、共生、尊重、沟通、包容,他是传统智慧和现代文明相容的这样一种老百姓也很容易懂的价值概念它的呈现要乐和治理,解决我们现代社会的个群分裂的问题,以后乐和礼义解决心脑分离的问题,然后乐和生计解决意力分离的问题,然后乐和人居解决物我分离的问题,再就是乐和养生解决身心分裂的问题。

 

现代化的这些问题是需要用传统智慧里头找到解决的方案和路径的,那么这样一颗种子,我们如果是传承了认同了,那么我们可以到乡下的沃土去种下一棵树来,这棵树是以互助会为自己的基础,以联席会为共治平台,以社工站为技术支撑,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力量的社会共治,是以三事分流,大事政府办,小事村社组织办,私事自己办的责任共担。

 

再加上,投入机制改革,社区基金会的建立,公共资源更加公正地分享,这样一种利益共享机制。这就是我们有形的根,它是一个机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有建立一个空间,大院,公共空间,书院,学习空间,庭院,是生活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的基础之上,就开展六个方面的社区活动或者乡村活动,耕、读、居、养、礼、乐,每一个活动呢,有知识点,有价值观,还有行为范儿。

 

那么这样一棵树,就可以使社区激发乡村的生机。那么这一棵树上要结出几个果子呢?大致的有乡贤,事实上在我们乐和家园、乐和乡村的实践中间我们看到很多过去被人看上去自私自利的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的这样一些村民,他成为互助会代表,成为互助会的会长以后他就成了乡贤了,守望相助的文化在他们身上就激活出来了。

 

乡贤、村官,还有乡童,还有社工、义工,去乡村做乡村旅游的游客,可以去捡回失落在城市的一些安身立命的传统文化,同时呢,创客也可以到乡村去创业。

 

 

好了,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这颗种子,这棵树是一个综和的,像用中医的方式来去描绘的一个乡村建设的整体框架的话,我想我们还有一棵树也是更是我们的城里面的年轻人,当然还有很多,希望有更多农村的人们能够加入的这样一棵关于生计的树,就是互联网加互助会,以互联网加互助会云地一体,就能够重建乡村的信誉体系。

 

再加上政府监保、公益担保和法律确保,年轻人或者年老的,退休的,都可以,可以通过众筹、联营、共享的方式来在我们的乡村去发展生态的产业,比方说,我们可以通过一分田,我们比方说通过一些基础的测试,一千块钱一分田的生态转型是没问题的,如果我们大家都通过这样一种自己搞个一分田的小农场,是不是就可以叫分一分田、回归乡村,做良心小地主。担一担责,修复国土,做爱心大丈夫。

 

那么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说像以前那样,在村里头买房,购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和乡村互助的方式,来做一些社会投资,那么空巢的乡村有很多的房子是空在那儿了,那怎么办呢?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去把空巢的乡村装修一下,成为养老院,发展我们的养老产业,成为小学堂,通过慕课,网上的授课,办民间办学等等,还可以做乡村的小客栈,来旅游,自己有一个家,还可以让别的人、别的朋友们来分享,还可以作为经营。

 

那么这个一窝蜂就是像蜂蜜,像各种各样的土产,农村的这些好的产品,如何能够直接到达我们的城市的人群手中,也是需要我们来努力的,特别像我们都知道那个中华蜂的灭绝的速度也很快,那么需要我们大家来看护它,因为如果蜜蜂灭绝了,人类最多还能活4年。这是爱因斯坦说的,因为没有蜜蜂的授粉,植物、动物,整个生态链都会受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园,各种创意产业,当然了,还有一群娃,我们来让我们自己的娃能够回归乡土,能够从小,特别像幼儿园,它能够和泥土打交道,能够知道庄稼是怎么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共同关心和培育乡村的娃。包括那些留守儿童,或者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让我们城里的娃和乡里的娃一起,把我们的民间教育也是可以做起来的,我们的城市的孩子尤其是需要乡土文化的滋养的。

 

好,那么这样一棵树它有什么意义呢?社会投资,实现旱涝平衡,城里面过多的钱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渗透到乡村,全民参与食品安全再就是万众携手,保土救种,由社会力量来城乡统筹,城里的三要素的回流,是靠我们的资金带去我们的智力资源,还有我们人的回归,那么乡村就会有生机和活力。

 

那么通过培育这棵树,我们还可以实现乡村认证,信誉重建,精英回流,凤凰筑巢,凡是从乡村飞出的金凤凰,可不可以为你的乡村建一个乐和乡村也好,美丽乡村也好,为你的家乡做出贡献。通过各种方式,各种产业,来发展、鼓励一个回乡创业,让打工父母回乡创业,让孩子们不再孤独。

 

当然,最后我们把乡村留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告老还乡,归根复命。中国人的传统的理想是什么?能够告老还乡。那么这样一个其实人生的最后的理想,我们是要通过保护我们的乡村来实现的。利他也是利己,那么这一棵树的根基还是自立、互助、公益,要知道乡村是中国的根。

 

 

乡土文化是中国无形的根!

 

那么我们大家每一个人,应该说都会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让我们重新来认识我们的乡村,认识我们的母体,农田,是万年的古迹,农具是千年的文物,农村是古老的名胜,农夫是历代的恩人。

 

乡村社会是中国有形的根,乡土文化是中国无形的根,大家一起,把根留住!

 

我想在这里特别表达一个心愿,就是我们不管是社会还是政府,我呼吁,更多地来关注农村社工这个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因为我们现在乡村它已经不是过去的那样一个乡村了,它的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受到了这么城市化的冲击以后,很多已经很凋零、很涣散了,那么我们需要一种专业的、能够住在乡村的农村社工,去帮助激活、帮助修复,帮助我们一起把根留住。

 

那么我觉得很幸运的是,我这一条生活道路不只是我一个人,我有很多的我的同伴,有很多的伙伴,有很多的朋友们,一起在走,尤其是我们的就像我女儿这个年纪这么大的一些年轻人,现在有100多个这样的年轻人,天天住在乡村,在做乡村建设。

 


△ 廖晓义和“乐和家园”的社工志愿者

 

那我们的社工小伙伴们,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表达我们的心声。

 

加入我们吧,因为乡村生活非常接地气,乡村需要年轻人。

 

加入我们,成为一名社工。

 

加入我们,在乡村这所社会大学,做一名真正的研究生。

 

来乡村吧,和土地相处的过程中,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地柔软,但同时也会更加坚定。

 

好,加入我们吧!

 

这是一个萤火虫的歌。

 

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

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

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

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

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

 

萤火虫是我们社工的象征,萤火虫也应该是每一个有爱心的公益人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来像萤火虫一样,抱团、发光。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谢谢!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add_action( 'wp_footer', function () { ?> Scroll to Top